91久久精品无码毛片国产高清

中證網
返回首頁

多因素助力降本 氫能汽車產業處于規模化前夜

俞立嚴 上海證券報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近年產銷量數據
  時間 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輛)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量(輛)
  2018年 1527 1619
  2019年 2737 3018
  2020年 1177 1199
  2021年 1586 1777
  2022年1至7月 1633 2094
  數據來源: 中汽協
  被譽為終極能源的氫能近期備受市場矚目。近日,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化商業應用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上海證券報記者調研發現,在補貼政策作用下,伴隨銷量提升和核心部件國產化,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正在下降,氫能汽車產業已經處于規模化的前夜。
  氫能汽車銷量提升推動成本下降
  8月27日,200輛嶄新的氫燃料電池重卡在位于山東濰坊的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完成交接。作為該批新車的生產方代表,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在交接現場表示,濰柴動力要加快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技術突破,進一步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指標,打造可推廣、可復制的“氫能社會”樣板。
  氫能汽車的大規模示范應用領域近期可謂利好頻傳。7月以來,國內多地氫能汽車鼓勵政策陸續發布。廣東細化了未來三年加快示范城市群建設的規劃,在制氫和車輛補貼限制方面都有所突破。北京則在多領域明確了地方補貼的標準和細則,全方位推動氫能產業鏈的研發和產業化。
  8月26日,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了《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明確提出要做強做專臨港氫能產業基金,支持臨港新片區氫能企業在科創板上市融資。
  在政策紅利釋放的同時,多地調整了氫能汽車規劃目標。廣東、山東、浙江三地規劃2025年推廣氫能汽車目標合計達到2.46萬輛。北京、上海等地推進了氫能車輛場景推廣工作,氫能汽車的應用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所拓展。
  相對于持續升溫的新能源電動車行業,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尚處于商業化初期階段。根據中汽協數據,2019年、2020年、2021年中國市場銷售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總數分別為2737輛、1177輛、1586輛,市場規模較小。進入2022年,隨著補貼政策的落地,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產銷開始加速,1至7月銷量為1633輛,同比增長超過130%。
  “一輛純電重卡100萬元左右,氫燃料電池重卡補貼后約120萬元,目前稍微貴一些。”上汽集團有關人士對記者分析,2022年各地補貼落實后,氫能在汽車領域的應用開始進入良性循環,隨著價格的日趨合理,銷量隨之上升。
  “我們預判,氫能汽車產業正在進入規模化,市場總規模到2030年能達100萬輛。”億華通董事長張國強說,為滿足不同階段市場應用需求,氫燃料電池系統將走向輕量化、高集成、長壽命、低成本。
  張國強表示,中國企業已經基本掌握了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隨著產銷量的增長,整車成本將呈指數級下降。億華通預計,當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萬輛時,發動機成本可降至1000元/千瓦;當市場保有量達到100萬輛時,發動機成本可降至200元/千瓦。
  膜電極等核心部件加速國產化
  在新車銷售和成本進入良性循環的同時,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也在提速。國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目前已初步掌握了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電堆、空壓機、氫氣循環泵等多項核心部件的關鍵技術,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用氫燃料電池技術體系。華東、華南及華北地區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產業集群。
  對于已經實現國產化的核心部件水平,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對記者表示,中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跟豐田和巴拉德等公司接近,包括金屬板電堆、石墨板電堆在內的幾條技術路線都取得了突破,只是在使用壽命等方面尚有差距。
  不過,歐陽明高同時表示,中國氫能汽車產業下一步要重點解決效率、壽命和成本三大問題,其中現階段要重點攻關的是實現膜電極的國產化。目前,膜電極還未能實現完全的國產化,尤其是膜材料仍然要從國外進口。
  在氫燃料電池系統中,電堆占總成本的比例高達60%,膜電極又占電堆總成本的60%。隨著國產化規模的逐步擴大,膜電極在電堆成本中的占比有望從60%降至45%左右。在歐陽明高看來,國產化生產有助于膜電極組件成本降低,繼而帶動燃料電池成本下降,有利于實現氫燃料電池車的規模化。
  據悉,已有多家公司布局膜電極國產化賽道。道氏技術日前表示,公司參股的廣東泰極動力的第一條脈沖噴涂膜電極(MEA)產線已投產,第二條狹縫涂布膜電極產線預計在第四季度投產。
  加氫站等配套服務有望加強
  記者從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現場了解到,長安深藍、北汽福田、韓國現代和日本豐田等車企帶來了新款氫能汽車,會場附近的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加氫站占地6000多平方米,每天24小時運營,可以為這些氫能汽車提供加氫服務。
  作為國內加氫站布點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市2022年初已有10座加氫站,接下來的四年內計劃再新建64座。不過,相比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很多地方的加氫站至今依然是空白。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表示,中國已經在深冷液態氫能儲運裝備、帶壓固態儲氫裝備的設計制造等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在氫能儲運裝備可靠性制造等方面仍有不足,是氫能汽車產業發展亟需破解的難題。
  在加氫站建設方面,中國石化副總裁凌逸群透露,中國石化規劃到2025年建設1000座加氫站,加氫能力達到每年12萬噸左右,油氫混合站網絡初具規模,帶動全產業鏈升級發展。在綠氫煉化領域,中國石化將在現有煉化煤化工制氫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氫氣生產利用的規模,大力發展可再生電力制氫。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