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久久精品无码毛片国产高清

返回首頁

央地合譜穩增長新章 謀劃一季度“開門紅”

上海證券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令出即行,歲末年初,部委及地方紛紛部署穩增長,財政部提前下達新增專項債額度、央行降準釋放流動性,多地打出擴大投資、減負強企等政策組合拳,力爭一季度經濟“開門紅”。
  分析人士認為,一季度穩增長政策有望從接力走向合力,經濟穩固態勢將加速形成。
  部委穩增長政策密集落地
  近期各部委紛紛施策穩增長,相關政策密集落地。
  財政政策方面,財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達今年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46萬億元,并將推動提前下達額度在一季度發行使用,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有力支撐。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實施年終獎等三大個稅優惠政策,預計減免個稅1100億元。隨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進一步明確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計稅、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單獨計稅等多項稅收優惠政策繼續執行。
  “近年來,我國減稅降費政策作為一項積極的財政政策,力度持續較強,積極穩定經濟增長,宏觀稅負由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2%左右。”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表示,上述個稅減免政策延續,有利于刺激消費增長,促進創新科技型、“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在去年底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發放第一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855億元,已支持金融機構發放符合要求的碳減排貸款1425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定經濟大盤的難度不小,各個部委已經未雨綢繆、提前部署。各方合力之下,預計我國經濟的強韌韌性和發展潛力將進一步發揮,今年經濟運行仍有望維持在合理區間。”
  地方推出穩增長政策“大禮包”
  今年伊始,地方就紛紛使出穩增長“大招”。
  1月7日,浙江省出臺穩進提質政策體系新聞發布會召開。根據發布會介紹,浙江打出政策組合拳——出臺“5+4”穩進提質政策體系,即擴大有效投資、減負強企、科技創新、“兩穩一促”(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民生保障等“五大政策包”;財政、自然資源、金融、能源等“四張要素清單”。
  以擴大有效投資政策包為例,浙江將出臺擴大有效投資20條政策,實施優結構、擴投資“1+9”行動。今年全省共安排843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萬億元以上,推動制造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0%以上。
  福建省日前印發《2022年一季度“開門紅”工作方案》,從農業、工業、投資、消費等方面出臺九大措施,推動全省經濟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確保主要指標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廣西也出臺2022年一季度推動工業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擴產增效、項目建設加快進度。
  地方還在謀劃更多穩增長政策。山東省表示,今年要推出包括基礎設施“七網”行動、數字賦能增效行動、新興消費擴容行動等在內的擴需求穩增長“十大行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增長,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地方積極響應。多地明確全力抓好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經濟運行,確保實現“開門穩”“開門紅”,努力為穩定全國宏觀經濟大盤作出貢獻。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分析說,為落實穩增長,各地積極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及建設,有望帶動投資回升,特別是新老基建、高技術制造業、保障性住房等領域的投資。
  推動政策形成合力
  央地合力奏響的穩增長新篇章,剛剛拉開序幕。更多穩增長舉措將出臺,政策將從接力走向合力。
  1月5日召開的減稅降費座談會上提出,針對市場主體需求,抓緊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確保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下一步,要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促進制造業企業科技創新和更新改造。
  上海證券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今年國家有望出臺加計扣除新政,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與制造業企業享受同等政策。
  相關部委也透露,今年將出臺新一輪穩定經濟的政策。商務部表示,要推出更多新招實招、管用的招,增強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均提及,“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交通運輸部提出,要加快建設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等。
  中泰證券分析師認為,穩增長有待加碼。從已經召開兩會的省份所設定的年度投資目標來看,河南省較去年上調了4個百分點,預示著以投資為抓手,穩增長或將保持較高的政策強度。
  李超表示,穩增長的背景下,宏觀政策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將有機結合。去年12月制造業PMI再度升溫至50.3%,提示今年一季度經濟將實現“開門紅”。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注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